Linux 系統程式設計 — Timed Waiting

John Wu
13 min readDec 18, 2020

--

Cover of the book “Linux System Programming“ from O’Reilly

本篇作者是 Magisk 開發者;Magisk 是一套開源的 Android 刷機工具。文章中僅會提到 Linux 系統程式設計,與 Android 本身無太大關聯。

最近在寫 Magisk 一個看似很直觀的功能時,發現實作起來異常困難,而且有非常多「陷阱」在裡頭,決定來記錄一下整個思路歷程整理思緒。希望讀者在讀完本篇文章後,能夠對多線程 (multi-threading) 及多程序 (multi-processing) 有更深入的了解,並同時能夠透過此例深刻體會混用 multi-thread 跟 multi-process 是多悲慘的惡夢 😂

(本篇內的 pseudo code 語法介於 Python 跟 JavaScript 之間)

定義問題

以下討論的所有程式碼將會跑在一個多線程的背景程式 (daemon) 中。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像是一個 server:在一個無限迴圈中不斷等待外部的 request,對於每個收到的 request ,開一個新的 thread 去處理以確保每個 request 都跑在自己獨立的 thread 當中。以下為簡易的 daemon pseudo code:

while true:
task = wait_for_request()
create_new_thread_and_run_task(task)

在此我們定義某個會被執行的 task:搜集所有存在的腳本 (script) 並依序執行它們。在跑完全部腳本之後,繼續其他的作業 :

all_scripts = collect_scripts()// Checkpoint 1for script in all_scripts
run_script(script)
// Checkpoint 2run_other_stuffs()

今天的課題是想新增一個條件:確保 Checkpoint 1Checkpoint 2 之間的執行時間不超過 35 秒;跑 run_script 時若已經超過時限,則不再等待腳本執行結束,讓這些程序繼續在背景執行。

總結一句話:最多等所有腳本運行 35 秒,超時則讓它繼續在背景執行。

分析

首先,我們來看看 run_script 是怎麼實作的。由於自己程式本身並沒有運行 script 的能力,因此我們創建一個新的進程 (fork new process),並在 child process 中執行 shell 讓它來跑 script。在 parent process 中 (也就是自己),我們等待這個 child process 終止,以確保 run_script 結束時,腳本已經運行完畢:

function fork_and_exec_shell(script):
fork_new_process()
if in_parent_process:
return child_process_id
else in_child_process:
exec_shell(script)
function run_script(script):
pid = fork_and_exec_shell(script)
wait_process_to_exit(pid)

很快的我們找到需要改進的地方在哪裡:wait_process_to_exit 並沒有一個等待時間的上限,而是會永遠等到 child process 結束為止。

很不幸的,在 Linux 中並不存在一種直接的方法可以達成此目的 (wait_process_to_exit 實際上是用 waitpid 實作),那們我們便需要思考其他的解決方法來「曲線救國」。

Linux 進程關係

在講述解決方法之前,先來快速介紹一些 Linux 知識。

每個 Linux process 都一定有一個 parent process。每個 process 在終止時都會發送一個叫 SIGCHLD 的 signal 給 parent (詳見 signal(7) manpage); Linux 中預設 SIGCHLD 會被忽略,所以除非特別設定,parent process 收到這個 signal 時啥都不會發生。此外,process 在終止後並不會馬上消失,而是進入某種空殼型態成為「殭屍進程」(zombie process)。唯有 parent process 去 “wait” 這個殭屍後 (也可以想成是收屍 ?!),它才會完全消失,壽終正寢。

如果在 child process 消失之前,parent process 先終止的話,我們稱這個 child process 為「孤兒」(orphan process),最終會被一個名叫 init 的程式領養,集中管理。Linux 中沒有隔代教養,因此透過一些巧妙的方法可以刻意製造出孤兒 (生出孫子,然後馬上把兒子殺掉,孫子就是孤兒了 🙃),免除掉自己需要 wait 的責任。文章後續會看到的 fork_orphan 就是用此技巧。

(P.S. SIGCHLD 跟 zombie process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不會發生,在此忽略)

方法一

這個是我在 Stack Overflow (笑) 上面看到有人提供的解法。簡單來說,除了 fork 目標 process 之外,我們另外再 fork 一個 process 專門拿來倒數計時。在 parent process 中同時 wait 這兩個 child,其中任一個 child 結束就終止另一個。如此一來,我們最多只會等待倒數計時設定的時間,挺聰明的吧!

我根據需求稍做修改,試著實作看看 (注意一個細節: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限制全部腳本執行時間的「總和」上限,不是個別的運行時間):

global timer_pidfunction run_script(script):
if timer_pid < 0:
// Already timed out, run and forget
fork_orphan_and_exec_shell(script)
return
shell_pid = fork_and_exec_shell(script)
exited_pid = wait_for_either_to_exit(shell_pid, timer_pid)
if exited_pid == timer_pid:
timer_pid = -1
// shell_pid untracked!
// The task
timer_pid = fork_with_timer(35 seconds)
for script in all_scripts:
run_script(script)
if timer_pid > 0: // Timer is not done yet
kill_process(timer_pid)
run_other_stuffs()

這個看似完美的方法,其實在要求的條件下是有瑕疵的!在剛剛的敘述中提到,我們需要同時等待任兩個子進程之一終止 (wait_for_either_to_exit),但是很可惜在 Linux 中並沒有直接等效的功能;Linux 有的功能只有等待「任意」子進程終止 (詳見 waitpid(2) manpage),因此實際上要把 wait_for_either_to_exit 換成 wait_for_any_child_to_exit。要記得我們的前提是這些 code 會跑在一個 multi-thread daemon 中,那在這裡我們就有可能會不小心 wait 到由其他同時在執行的 thread 所新建的子進程,構成 multi-thread program 中常見的夢魘 — race condition!

方法二

我們來試試看另外一個方法:不直接用 wait 系列 system call 來等 child process,而是從 SIGCHLD 這個 signal 下手。

先來介紹 signal handler 的概念。Linux 中 thread 可以接收各種不同 signal,舉兩個寫程式時會遇到的例子:在 terminal 按下 “Ctrl + C” 就是手動觸發 SIGTERM 吿知程式終止;程式寫壞時 segmentation fault 則是因為 kernel 送給程式 SIGSEGV 。除了少數特定 signal 不允許外,針對各個不同 signal 我們可以設定自定義的 handler。當某 thread 接收到 signal 且設有相對應的 handler 時,會暫時停止一切,直接跳去執行 signal handler,結束後再回到本來暫停的地方繼續執行。

(P.S. 這裡忽略 multi-thread 情況下 signal 會變得極為複雜)

運用自定義的 SIGCHLD handler,我們可以寫出以下 pseudo code:

global target_time
global shell_pid
function sigchld_handler():
if is_process_terminated(shell_pid):
shell_pid = -1
function run_script(script):
if now() > target_time:
fork_orphan_and_exec_shell(script)
return
shell_pid = fork_and_exec_shell(script)
while (target_time > now() && shell_pid > 0):
// Checkpoint 3
state = suspend_thread(target_time)
if state == time_out:
return
// shell_pid untracked!
else state == signal_interrupted:
continue
// The task
target_time = now() + 35 seconds
set_signal_handler(SIGCHLD, sigchld_handler)
for script in all_scripts:
run_script(script)
run_other_stuffs()

這裡利用了 suspend_thread() (實作會用 clock_nanosleep(2)) 在休眠的過程可以被 SIGCHLD 中斷,藉此控制最大等待時間上限。整體的概念是在 fork 完 shell process 後直接進入睡眠,等到 shell 執行結束時會發送 SIGCHLD 將整個 thread 喚醒,並在 handler 中 wait 這個 child process 避免成為 zombie (is_process_terminated 會用 waitpid 實作)。若在超過時間上限時還未完成則不再等待。

想法很直觀,然而仔細檢查 pseudo code 後便會發現一個致命的問題:如果接收到 SIGCHLD 的瞬間正好在 while condition 檢查後,進入 suspend_thread 之前這短暫的空擋內 (也就是 Checkpoint 3 的地方),那 suspend_thread 休眠期間將不會有任何腳本同時在執行,完全失去整個 function 設計的意義。

反思

其實方法一跟二兩個都另外擁有一個小毛病:在到達時間上限的時候,當下正在運行的 child process 將必定成為 zombie (pseudo code 中標記 shell_pid untracked!),因為我們不知道它還會執行多久,無法找到有效的時間/地點去 wait

突然間,我想到一句話,有如當頭棒喝把我敲醒…

除非絕對必要,否則千萬不要混合 multi-thread 跟 multi-process 的 code

方法三 :方法一・改

方法一的問題在於 multi-thread 造成的 race condition ,那如果我們轉念一想,把問題化解成純 multi-process 問題呢?這其實是辦得到的。在 Linux 中,一個 multi-thread process 在 fork 之後的 child process 會變成單線程進程 (single threaded process),利用此特性,我們重新改寫方法一:

global timer_pidfunction run_script(script):
shell_pid = fork_and_exec_shell(script)
if timer_pid < 0:
// Already timed out, run and forget
return
exited_pid = wait_for_any_child_to_exit()
if exited_pid == timer_pid:
timer_pid = -1
function script_helper():
timer_pid = fork_with_timer(35 seconds)
for script in all_scripts:
run_script(script)
if timer_pid > 0: // Timer is not done yet
kill_process(timer_pid)
exit_process()
// The task
pid = fork_and_run_function(script_helper)
wait_process_to_exit(pid)
run_other_stuffs()

我們首先 fork 一個新的輔助進程跑 script_helper,此時這個 child process 已經是single threaded,可以放心使用 wait_for_any_child_to_exit 。此外,所有的 shell process 都會是原進程的 grandchild process,所以即使達到時間上限不再繼續 wait 後,也會因為 script_helper 在結束後直接自殺 (exit_process) 導致孫子輩 process 全部自動變成孤兒,免除成為 zombie 的煩惱。這個方法不僅相對單純,排除了多線程和 signal,還一石二鳥的解決 zombie process 的問題,真棒!

總結

其實如果今天把方法二實作,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是不會有任何問題的,本機測試絕對萬事 OK。但是如果這個東西進到了 Magisk ,最終推送給可能達上百萬用戶時,這微乎其微的機率幾乎就成了必然。幾年前早期開始寫 Magisk 時還對 multi-thread 和 multi-process 不甚熟悉,許多自己測試沒問題的東西一發表出去,用戶回報問題一籮筐。這個就是 multi-thread/process 程式令人頭痛的地方!

這裡還是想強調,在 multi-threaded process 裡面搞 signal 沒有那麼單純,還需要弄好 signal mask 等。從文章中的 pseudo code 實際要寫成 code 還是有很大的差距。本篇文章主要的目的是想概論上傳達一些在搞 multi-threading, multi-processing 會遇到,大家容易遺漏的觀念。

實際 merge 進 Magisk 的 code 在這,有興趣 (?) 可以參考看看:
https://github.com/topjohnwu/Magisk/commit/eee7f097e335d110b60e8249fda1742f6dee053e

--

--